新华财经北京5月16日电(分析师郭桢)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历史上首次双双突破1000万辆。汽车产业的亮眼表现,折射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显示出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广阔前景。
一、内需潜力加快释放提振汽车销量
5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数据,1至4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017.5万辆和100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0.8%。其中,汽车国内销量达812.3万辆,同比增长12%,高于汽车整体销量增幅1.2个百分点。
1至4月,我国汽车出口193.7万辆,同比增长6%。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4.2万辆,同比增长52.6%。4月单月,汽车出口51.7万辆,实现环比和同比双增长。
1至4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876.5万辆和864.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2.4%。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594万辆,销量占有率达68.7%,较上年同期上升8.1个百分点。
1至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442.9万辆和43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3%和46.2%,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2.7%。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4月汽车市场总体表现良好,产销较去年同期实现平稳增长。其中,内需潜力加快释放,起到较好支撑作用。出口在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形势下保持稳定,新能源汽车表现活跃,产销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国家提出要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对经济形成有力支撑,有助于进一步提振汽车内需市场,帮助应对出口负面冲击,巩固拓展汽车行业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完善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我国有能力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我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所在。“两新”政策是国家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推出的政策措施。“两新”是指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两新”政策旨在拉动投资和消费,助力经济回暖,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地方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耐用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及房车露营等汽车后市场消费。消费品以旧换新,不仅惠及数千万家庭,也有力拉动了大宗耐用消费品销售增长。一季度,“两新”政策带动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9%,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
据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自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累计补贴申请量已突破1000万份。截至5月11日,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322.5万份,其中汽车报废更新103.5万份,置换更新219万份。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有效促进消费增长、绿色转型和资源循环。据商务大数据监测,4月份重点监测零售企业汽车类销售额同比增长1.9%。
因时因势逆周期调节,政策效力激发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有效促进消费增长和绿色转型。2025年以来,汽车以旧换新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53%。1至4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334.2万辆,同比增长37%,市场渗透率达48.4%,比2024年全年提升0.8个百分点。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高。1至4月,报废汽车回收量276.7万辆,同比增长65%。
二、汽车产业科技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撬动经济活力。在5月2日闭幕的上海车展,超百款全球首发车型亮相,70%的展车为新能源车型,各种“黑科技”扎堆,人工智能(AI)成为发展的关键领域。汽车产业迈入智能电动化时代,中国汽车供应链企业正在集体崛起,有望成为全球重要中心,创造更高价值。
绿色低碳是未来汽车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坚持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优化,供给端与需求端融合发力,形成更多绿色交汇点,释放更多消费新活力。今年前4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均破400万辆、增速均超45%,顺应了产业变革、绿色低碳的时代大势。新能源汽车受到市场欢迎、融入各种场景,成为绿色低碳生活的重要载体。
汽车产业竞争高度依赖技术创新与规模优势。市场规模越大,单位产品所需的创新成本被摊薄得越低,企业也更有动力通过科技创新来抢占市场份额。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本土化供应成本低、及时性有保障,再加上研发、制造等体系成熟,人才队伍匹配度高,使企业在中国打造供应链更具竞争力。
中国汽车业崛起,源于产业变革与重塑带来的机遇。随着电动化与智能化变革加速,汽车从传统机械产品演变为集机械、电子、计算、感知、储能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大号终端”。产品功能和属性的变化,不仅重构着供应链,也重构着创新链和价值链。电池、电机和电控,取代发动机、变速箱组成的传动系统,为以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为代表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注入新动能。而智能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的加速“上车”,则为以华为、地平线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开辟出新赛道。
编辑:杜少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