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南京10月27日电(刘琪) 10月26日,新华•江村对话2025——“数字让乡村更美好”主题活动在江苏吴江苏州江村学院举行。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王玉斌表示,当前数字乡村建设主要呈现为三个趋势和五大特色,已成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赛道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支点。

图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王玉斌在新华•江村对话2025——“数字让乡村更美好”主题活动上发言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数字乡村的建设,发展数字乡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王玉斌认为,数字乡村建设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数字乡村建设总体呈现以下三大趋势:一是政策支持持续加强,中央及地方层面相继出台配套政策文件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二是技术创新协同加力,新技术在农业生产生活和乡村治理各领域广泛应用,推动乡村从“传统形态”向“智慧化形态”转型;三是城乡资源融合加速,数字乡村建设通过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实现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
在王玉斌看来,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具有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智慧农业蓬勃发展、乡村治理显著提升、新型农民快速成长、区域协同成效明显等五大显著特色。
一是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网络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不断缩小,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电商物流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治理数字平台日益完善。
二是在智慧农业方面,“十四五”规划将智慧农业列为重点任务以来,政策持续加码,先进技术深度嵌入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实现农业生产效率、要素配置效率、产品质量效益和产业组织模式同步提升。
三是在乡村治理方面,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应急、政务服务“码上办”、“法律明白人”工程、“5G+长效管护平台”等场景,助力乡村治理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便捷化。
四是在新型农民培育方面,通过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商等培训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普及,农民“新农具”应用能力持续增强,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农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五是在区域协同方面,数字乡村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城乡要素流动,缩小公共服务差距,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步伐。
王玉斌表示,作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发展方向,数字乡村建设将极大赋能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和农民增收入,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稳步实现和农业强国建设进程中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积极作用。
新华•江村对话2025——“数字让乡村更美好”主题活动由新华社江苏分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指导,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智库事业部、新华社智库江苏中心、苏州江村学院联合主办,旨在搭建高端智库交流平台,汇聚政产学研等多方资源,为吴江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动能,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吴江经验”。
编辑:于青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