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有一个历时24载的大型公益助学项目,先后奖励资助了全国27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47万余名贫困大学生和60多所高校2200多个优秀团队……
如今,站在百年历史新征程上,这个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承办,以“传递爱心,成就你我”为主题,旨在奖励、资助优秀大学生的大型公益活动,又一次紧贴时代脉搏,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以自身为纽带,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将自己的未来与新的使命担当紧密相连。
汇聚力量 播撒希望
如今,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困有所助已在不知不觉间成了社会生活的常态。
时间拨回到二十多年前。上世纪90年代,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高校扩招为更多学子打开了通往高等学府的大门,但教育成本也在逐年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1995年,湖南中烟常德卷烟厂打破以往单纯捐赠的形式,组织百名员工子女与湖南湘西北地区学生开展“一对一”助学联谊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
或许当时没人想到,这样一个小小的公益活动便埋下了一粒种子,而未来这粒种子将会在多方的精心呵护下,在湘江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时间很快来到1998年,3年时间里,常德卷烟厂的“一对一”助学联谊活动从未停歇,越来越多的目光也开始汇聚到此。于是,在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下,这一年共青团湖南省委联合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常德卷烟厂助学联谊的基础上,正式创立了大型公益助学项目。
从关注湖南到辐射全国,从单一型到复合式主题活动,从解决学费难题到着眼未来发展,这个公益助学项目就这样一路成长。如今公益助学项目的内涵不断扩大、形式不断丰富,24年前的一粒种子已是花开遍地,万千学子由此受益。
担当使命 不负韶华
迈入新的发展时代,乡村振兴已成为当前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作为祖国新时代的建设者,青年一代更应“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在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看来,近年来社会上虽不乏青年返乡创业,但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仍相对普遍。
“如果能提前有一个学习实践的机会,如果能够有更多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一同奋斗,这份事业也必然大有可为。”谈及自己的创业经历,返乡创业青年代表蒲学慧说道。
事实上,蒲学慧的感受绝非个例。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就必须解决“谁来振兴”的问题。
2021年,这个公益助学项目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再次实现自我创新。10月21日,在公益助学项目下的首届“乡村振兴”青年人才论坛上,“乡村振兴”公益计划正式启动。
充分发挥自身与高校学子密切联系的天然优势,引导他们将那份感恩报国的赤子之心融于国家发展大局,让他们看得见乡村、寻得到机遇成为了时代赋予这个公益助学项目崭新的历史使命。
“下一步,湖南中烟将继续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顺应时代需要,支持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进一步做强这个公益助学品牌,鼓励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投身乡村创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籍涛说道。(盛毅)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