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6月6日电(张天源)你想过以鹰的视角俯瞰外滩吗?近日,上海中心城区首条定制化低空观光航线“启航”:一架AW119直升机从上海环球港6楼的停机坪上腾空而起,带领游客纵览苏州河、黄浦江,俯瞰浦东“三件套”,空中逛一圈约15分钟。
“低空+文旅”,开启了市民游客的“新视界”,也让人对其发展“钱景”充满期待。据中国旅游协会智慧旅游分会预计,低空旅游市场潜在客户约4亿,产业经济规模有望在2030年突破2000亿元,呈现出可观的市场潜力。然而,新华财经通过实地探访发现,发展并非“坦途”,仍存诸多现实挑战,比如,航线冷热分化、成本复购双压等。
航线冷热分化:成熟路线“不愁客”,新线拼团“起飞难”
据了解,直升机观光在备受各界青睐的同时,部分新航线正面临着“预约难”的挑战。
据悉,当前各地推出的直升机观光线路大部分为预约制,没有固定航班时间。除包机外,如果无法达到航司规定的最低搭乘人数,则不会安排航班,因此游客并不一定能在心仪的日子里体验直升机观光的乐趣。
新华财经在实地探访中遇见了不少因此却步的游客,游客罗先生向新华财经表示:“希望未来能有固定航班,让游客的观光选择更为便捷。”
新空直升机客服经理欣欣告诉新华财经,“发展越成熟的路线,旅客预约越容易。”以上海为例,黄浦江经典航线和迪士尼空中游览等热门航线相对较为成熟,这些路线得到了成熟的文旅地标或热门IP加持,每日都有众多游客咨询预定,满足航司的最低起飞人数相对容易,故游客预约成功的概率较大。
成本复购双压:昂贵运营费撞上“打卡式”一次性消费
“预约难”,因何而难?
航空产业专家李劼博士向新华财经表示,部分直升机观光航线之所以出现“预约难”的本质是受到了“高成本”和“低复购率”叠加导致的“获客难题”。
一方面,直升机观光项目的运营成本相对其他文旅项目略显高昂且构成复杂,其内容涵盖航空器购置成本、人员成本、场地成本、运营周期摊销费用以及油料成本等。
据保时捷管理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直升机游览作为高端旅行项目面临着比其他普通项目更为高昂的运营成本,因此定制化预约是当下提供服务的主要方式,部分非热门线路散客需要成行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等待。
另一方面,直升机观光项目的核心吸引力在于独特视角和全新体验。许多消费者将搭乘直升机观光视为“人生清单”上的“打卡”项目,往往只体验一次,便足以满足其好奇心。这一消费心理,也使得这一项目的“复购率”相对较低。
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我国直升机观光的体验模式仍较为单一,如何提升复购率将是未来低空文旅发展的重点。
IP赋能破局:“跨界体验”激活二次消费
直升机观光产业要“乘势而上”,需解决好“获客”难题,那么如何既有“流量”,又有“留量”呢?受访者表示,IP赋能、“跨界体验”等可助力其破局。
据悉,上海中心城区首条定制化低空观光航线从环球港起飞,消费者15分钟空中打卡魔都地标后,体验还远未结束。与低空航线同步亮相的还有全新升级的“环球观光台”,位于环球港52楼、高达258米的观景平台已正式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更特别的是,这里同时启用了上海最高户外婚姻登记点,首日就有8对新人在云端完成结婚登记,在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的背景下许下誓言。此外,近来,普陀区还推出“咖啡+”一系列活动,打造水岸联动的特色消费场景。消费者可以在咖啡香中、在云端之上,重新发现这座城市的魅力。
这些尝试,不仅是发生在上海。
据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够旅游”统计,全国前十大热门直升机观光热门项目,都得益于热门文旅IP或网红目的地赋能,优质的文旅场景正在成为直升机观光产业发展的最佳“助力”。
为了增加客户的复购率,改善游客消费体验,多地正式通过新业态提升直升机观光的互动性。比如,海南三亚近年来通过提供“直升机+滑翔伞+海岸度假”的多样化选择,打破了以往直升机观光的单调体验,极大地增强了客户黏性,不断拉满热力值。
中泰交运最新研报显示,低空旅游作为基础设施配套要求较少的领域,已在全国范围18个省级单位全面铺开。当前,低空经济定义已从早期通用航空拓展至覆盖0-3000米空域的立体经济生态,以无人机、eVTOL、直升机为载体,与众多线下文旅场景融合,不断促进游客的“二次消费”。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将低空经济定位为“新质生产力核心”,措辞从“培育”升级为“壮大”;在政策红利刺激下,多地布局正在加速。统计显示,截至2025年,超30个省份出台专项政策。业内人士表示,“低空”起飞,未来已来。“直升机观光+跨界消费”正以立体化体验塑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激活“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成为撬动文旅市场的“空中引擎”。
编辑:李一帆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