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金融街发布】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持续优化完善小微、民营、“三农”、民生等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

新华财经 2025-01-17 19:37

新华财经北京1月17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3-2024年)。下一阶段,要通过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健全普惠金融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金融机构普惠金融能力建设、夯实普惠金融发展基础设施等举措,引导金融机构持续优化完善小微、民营、“三农”、民生等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促进普惠金融增量、扩面、提质,推动普惠信贷努力做到“雪中送炭”,帮助广大有发展前景、有市场需求的小微经营主体恢复和巩固发展,为增进民生福祉和促进共同富裕贡献金融力量。

一是持续健全普惠金融激励约束机制,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小微、“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深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的协同联动,发挥政策牵引激励作用,促进相关部门数据、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形成普惠金融政策支持合力。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激励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着力增强普惠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优化普惠金融领域监管政策,引导金融机构落实尽职免责要求,完善普惠金融考核体系及激励机制,增强金融机构开展普惠业务的积极性。合理使用财政资金优化普惠融资服务体系、改善普惠群体发展环境,发挥普惠金融专项资金激励引导作用。鼓励普惠金融改革试点地区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探索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三农”和新市民等重点群体的可行路径,做好试点地区取得经验做法的复制推广。支持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三农”专项金融债,有效增加信贷资金来源,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提升存量小微企业贷款盘活效率。

二是强化金融机构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供需对接能力。健全多层次、竞争有序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发挥大型金融机构主力军作用和头雁效应,推动中小金融机构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领域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引导金融机构持续优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绩效考核等制度安排,培育普惠金融专业化经营团队,加快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推动金融机构深化数字化转型,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下沉拓展金融服务覆盖面,重塑普惠金融经营管理模式,探索形成数字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深入分析普惠群体经营特点和融资需求,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以客户为中心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首贷、信用贷投放,推广主动授信、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等产品和服务,合理拓宽生物资产等抵质押资产范围,增强普惠群体信贷可得性和用款便利度。

三是补齐民生领域普惠金融服务短板,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要。巩固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支持开展网点和服务机具更新及智能化改造,推动移动支付进一步向县域乡村下沉,探索给边远农村居民提供远程服务、流动服务、上门服务等更多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方式。深入实施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等政策,推动金融机构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扩大贷款投放和覆盖面,满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需求,支持困难家庭学生入学。着力落实促消费有关要求,创新差异化、特色化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稳妥扩大消费贷款投放。持续优化养老金融政策、产品和服务,推进金融服务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丰富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持续加大对银发经济发展支持力度。

四是推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融合发展,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质效。深入研究分析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相互渗透、彼此交融的特征,鼓励金融机构探索融合发展路径和做法,以金融服务助力各领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升发展效率。深化转型金融规则、标准和应用研究,鼓励各地研究建立适用于普惠群体的可操作、可计量、可验证的碳核算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探索转型金融、绿色普惠信贷业务流程,探索供应链金融对小微企业低碳转型的带动作用。创新与消费者碳足迹挂钩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居民尽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推动股贷债保联动创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差异化信贷审批模式,着眼企业创新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开展信贷审批,规范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人才贷等业务,优化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征相适应的利率定价和贷款偿还方式。激发股权投资、创业投资活力,为更多有发展前景的科创中小企业提供耐心、长期资金支持。

五是积极构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生态,推动形成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拓展延伸普惠金融服务触角,主动搭建场景、营造生态,促进普惠金融服务与商务、政务、公共服务等生产生活场景深度融合,一站式、全方位满足普惠群体生产生活需要。大力发展多层次征信市场,深化非信贷替代性数据运用,支持征信机构开发多元化、定制化、数字化征信产品和服务,进一步缓解普惠领域信息不对称难题。深化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供应链票据平台、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促进普惠群体动产融资增量扩面。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推动壮大融资担保机构实力,深化批量担保等业务模式,加大对小微、“三农”、民生等普惠领域融资担保力度。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营造良好的金融消费环境,有力促进金融健康。

六是深化普惠金融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经验互学互鉴。深度参与 G20 框架下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普惠金融联盟(AFI)工作,积极参与普惠金融领域前瞻性、重要性议题设置和政策文件起草,促进全球普惠金融更均衡、更可持续发展。联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相关组织,参与 G20 数据缺口新倡议等工作,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动建立更全面、与时俱进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建设权威有效的普惠金融数据库。积极推动“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等的普惠金融交流合作。及时总结提炼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经验、标准,适时在国际社会交流分享,并吸收借鉴国际普惠金融发展的良好实践,促进我国普惠金融改革创新。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