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7月29日电(丁雅雯、陈兆国、徐子文)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16日至20日在京举办。麦当劳中国首席影响官顾磊期间接受新华财经专访时表示,麦当劳一直看好中国市场的潜力和发展机遇,并加速本土化发展。
她表示,2017年以来,麦当劳中国按下了本土化发展的“快捷键”,以“中国速度”实现门店突破7000家、年度服务顾客超13亿人次。其高速发展的核心支撑在于秉持“三脚凳”理念,品牌、员工、供应商相互支撑、共同成长,构建强大的供应链生态,并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本土化运营深植中国市场
“麦当劳一直看好中国市场的潜力和发展机会,我们希望在这里有更好的发展。”顾磊说,2017年,中信成为麦当劳中国的控股股东,麦当劳中国进入“金拱门时代”,以特许经营的方式进一步加速在中国内地的本地化发展。
“加速推动本地化发展后,我们有了‘中国速度’。”顾磊说,本地所有权让麦当劳更快地面对市场变化,体现在开店拓展、新品研发、供应链管理、顾客服务各个方面,更加聚焦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全球品牌+本地企业+本地运营”模式,让麦当劳实现高速发展,以餐厅数量来看,中国已经是麦当劳在全球增长最快市场。
同样,7月18日发布的“大薯日”粉丝节,正是麦当劳倾听消费者声音,与用户深度互动的成果。这一创意巧妙融合了中国传统节气“大暑”与麦当劳标志性产品“大份薯条”的谐音趣味,形成了“在大暑日相约麦当劳享用大份薯条”的品牌文化特色活动。这标志着麦当劳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独特而紧密的情感联结。
以“三脚凳”理念共塑“麦链”新生态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期间,麦当劳中国与首农集团、宾堡、顺新晖、圣农、泰森、百麦、太阳谷、三元食品、麦肯、凯爱瑞和九联11家供应商伙伴联合发布“麦链”倡议,将以“三脚凳”经营理念为根基,携手共塑中国“麦链”新生态。
“这是我们第一次以‘麦链’形式对外展示供应链成果。”顾磊说,麦当劳供应链的核心在于其长期秉持的“三角凳”经营理念——强调品牌、员工、供应商相互支撑、以共同价值观驱动发展的经营哲学。这一强大的供应链生态体系为麦当劳在中国的7000余家餐厅提供了坚实保障。
她表示,麦当劳中国始终秉承“三角凳”价值观与长期主义原则,持续加大在华投资、建厂和发展力度。2024年7月,麦当劳中国联合宾堡、顺新晖、泰森、紫丹四大核心供应商,在湖北省孝感市投资建设的供应链智慧产业园正式投产运行。该产业园是麦当劳在华投资与生产模式的重要创新,未来将显著提升对中西部市场的供应效率与响应速度,加速业务创新与本土化进程。
此外,麦当劳中国供应链浙江智慧产业园项目已于今年5月在湖州南浔长三角未来食品产业园奠基。核心供应商顺新晖与宾堡率先入驻,项目预计2027年初建成投产,将为麦当劳在长三角地区业务拓展提供强劲支撑。
顾磊表示,麦当劳对供应商的高标准遴选要求,有效促进了国内相关产业能力的提升。供应商在对标国际标准的过程中,其生产效率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如今,部分中国供应商的产品已成功出口至全球其他麦当劳市场,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一些国内领军企业成为麦当劳供应商后,通过持续对标国际标准,也具备了服务全球更多市场的能力。这充分体现了链博会“链接全球”的精神,即通过提升供应链能力,促进中国企业与世界市场的广泛连接。
“绿色增长引擎”构建可持续生态
麦当劳中国致力于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带动上下游供应商共同节能减排,并引导消费者参与绿色行动。
顾磊表示,麦当劳一直重视可持续发展,于2018年发布了“绿色增长引擎”战略框架,系统性地聚焦绿色供应链、绿色餐厅、绿色包装和绿色回收四大关键领域。
在绿色餐厅建设方面,2018年,麦当劳中国首家LEED认证绿色餐厅落地雄安,开启绿色餐厅建设进程;2022年9月,国内首家“零碳”餐厅在北京首钢园启用;2024年3月,国内首家光储一体“零碳餐厅”在广州云山天地开业;2024年10月,深圳麦当劳梅沙万科餐厅开业,成为中国首个按照国际LEED净零认证标准设计和建造的“四零餐厅”。截至2025年6月,麦当劳中国已建设超过3800家绿色餐厅。
顾磊介绍,进入中国市场35年来,麦当劳中国在采购端持续通过高标准,推动供应链伙伴在生产端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例如,提倡轮作方式生产土豆,土壤保持肥沃和健康;坚持采购海洋管理委员会(MSC)认证的可持续渔场捕捞的鳕鱼,助力鱼苗生生不息。
2023年3月,麦当劳中国携手九大供应商伙伴启动“麦当劳中国再生农业计划”,聚焦自然、土壤、水、牲畜、农民五大领域。通过提高原料采购标准、融入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农民伙伴培训分享等措施,推动再生农业理念和实践的系统化落地。
顾磊指出,实现供应链特别是农业源头的可持续转型,需要长期、大量的投入,短期内难以获得显著商业回报。麦当劳深知长期布局的必要性,并持续不遗余力地投入。“作为企业,麦当劳在追求商业回报的同时,也积极关注并投资可持续发展。公司相信,未来新技术的应用将有效提升可持续发展的效能与产能。”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