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7月21日电(记者胡洁菲)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低空网络通信能力与感知能力的支撑。近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上,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CTO杨海明在接受新华财经记者专访时介绍,联通数科正积极通过五网融合构建数字基座,面向低空多元场景孵化一系列网联创新能力,进一步打造6G空天地一体化的服务应用。
“运营商入场低空经济,绝不是简单卖流量卡。”杨海明说,传统运营商只提供通信管道,但低空飞行更需要厘米级定位、实时气象预警、突发避障决策等数字化能力,这就要求通信网、感知网、导航网、算力网、气象网这五网深度融合。
据他透露,中国联通已构建“1+1+3+N”低空能力体系:1张空天地一体化的低空智联网,1个融合时空大数据,AI中台,数据中台的低空数智底座,低空安全监管平台、低空空域管理平台、智慧低空应用平台3大核心平台,以及面向生产作业、公共服务、低空物流的N类应用场景。
“近些年来,中国联通大力投入边缘算力和终端算力,在客户韧性和终端服务能力上有较强优势。”杨海明说,低空经济对网络的需求重点体现在更高品质、更高价值、更智能化的数据集,而中国联通在运营商中率先实现31省数据集中,数据治理体量位居国内前列。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联通以可信数据资源空间为基础,打造的公共数据+行业数据的数据要素融合智算基础设施,融合联通数据治理能力,积累行业高质量数据集,联合生态共同开展运营。目前已联合七个国家标注基地,打造“价值链+技术链+生态链”的生态协同体系,构建了覆盖文本、多模态、语音和通用视觉等领域,超10个行业,总量达400T的高质量数据集。
此外,运营商的全链条服务有看不见的隐形优势。他举例说,比如某物流企业自建低空网络,单公里运营成本达28元,而联通在浙江落地的实践项目仅9.7元;在云南电网巡检项目,联通通过自建边缘算力节点,让数据处理时延从3秒降至200毫秒,这就是运营商基因的优势。
据悉,在福建龙岩,联通无人机血液运输时效提升150%;在郑州热力管网,实现“即拍即识别”自动巡检;跨境海岛物流测试已启动。
记者了解到,当前,中国联通正着力打造以低空经济等为主要场景的算网数智业务,加速打造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编辑:胡晨曦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