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12月5日电(李一帆)12月3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新增金龙鱼及其关联方香港嘉银为股东,注册资本由8亿人民币增至约10.91亿人民币。12月4日,金龙鱼相关负责人回应确认已入股山东鲁花集团。交易完成后,金龙鱼及关联方香港嘉银将获得鲁花集团26.69%股权,其中金龙鱼持有鲁花集团10.9536%股权,为鲁花集团第六大股东;香港嘉银持有鲁花集团15.6864%股权,位列鲁花集团第三大股东。
金龙鱼和鲁花集团均为我国食用油领域的龙头企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金龙鱼、中粮集团、鲁花集团、上海良友、长寿花市场规模占比分别为39%、15.3%、6.7%、3.1%、2.6%,位居前五。
但从净利润方面看,两者差距并不大。今年第三季度,金龙鱼营业收入659.76亿元,同比下降5.49%;归母净利润3.34亿元,同比下降71.25%。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54.54亿元,同比下降6.93%;归母净利润14.31亿元,同比下降32.78%。2023年,鲁花集团实现营收186.29亿元,实现净利润27.46亿元,盈利数据接近金龙鱼同期的28.48亿元。今年1至3月,鲁花集团营收53.87亿元,净利润8.04亿元。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3至2023年,我国食用油产量整体上升态势,2023年为3076万吨。
尽管市场情况整体向好,但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对健康问题的进一步重视,用油的种类越来越多,各大品牌与地方中小品牌纷纷推出细分特色产品,如稻米油、橄榄油、亚麻籽油、油茶籽油、核桃油等,新兴的食用油开始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形成了“标杆品牌+细分特色”的竞争格局,因此产品竞争更加激烈。
金龙鱼的营收、净利润双双下跌,以及其在资本市场的市值大幅缩水正是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下增长乏力的表现。金龙鱼亟需寻找食用油以外的“新故事”。
业界认为,金龙鱼与鲁花集团合作,将是我国食用油行业两个庞大体量企业的重磅联手,而这势必对未来我国食用油市场竞争格局产生影响。
谈及入股后双方的市场竞争与合作问题,金龙鱼相关负责人称,鲁花集团和金龙鱼集团的产品类别和品牌有所不同,二者在市场上各自有独特定位。鲁花是小包装花生油的引领者,在小包装花生油方面份额较高,主要产品包括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等,也有生产花生油业务。日后两家企业可能会有一个良性竞争,例如促进企业互相学习、研发新品、优化运营流程、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市场需求等。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两方合作有助于双方各自在不同的领域进一步整合优势,进一步优化提升。对金龙鱼来说,此次入股鲁花集团对其未来精耕中国市场有非常好的顶层设计的意义;对于鲁花集团来讲,也能借助金龙鱼的一些渠道进行市场拓展,属于双赢。
为扭转营收下滑局面,拓展更多市场空间,近年来金龙鱼多元布局,寻求扩张商业版图,先后启动了中央厨房、预制菜、酵母、羽蛋鸡养殖等项目,目前已初步培育出企业第二增长曲线。例如,金龙鱼2023年财报显示,其预制菜业务范围包括为团餐、快餐客户生产的牛肉片、小酥肉、鱼香肉丝等产品,为山姆生产的锅烧肉、为连锁餐饮生产品的台式卤肉等产品等。此外,金龙鱼正逐步将业务范围扩展至中国境内、港澳地区及中亚五国。与鲁花集团的合作,对金龙鱼来说既是“强强联手”,也是“抱团取暖”,对双方而言或许都是合则两利的事情。
金龙鱼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消费市场较为低迷,但展望后期,国家近期出台了多项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虽然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需要时间显现,但有望增强市场的消费意愿,所以我们对未来零售渠道食用油产品的盈利能力是有信心的。
朱丹蓬指出,随着金龙鱼及关联方对鲁花集团增资,金龙鱼与鲁花集团将更加深度地“绑定”,“包括食用油行业在内,整个快消品都在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强者会更强。未来,食用油行业中其他油企应该会感到巨头竞争压力”。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