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经济大省挑大梁】杭甬“双城记”

新华财经 2025-03-12 10:37

【编者按】2025年开年以来,民营经济再度成为热门话题。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在“经济大省挑大梁”中贡献了独特力量。浙江新春第一会提出,要紧扣“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等重大使命,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促进经济稳进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勤春来早,开年即“开跑”。浙江“经济大省挑大梁”系列报道,旨在彰显能源电力的责任担当,助力经济“开门红”。

春节期间,源自杭州的国产开源大模型——DeepSeek火爆全球。宁波舟山港也没有打烊,万吨国际巨轮汽笛长鸣。相距不足200公里,却有两番天地。2025年,杭州、宁波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热闹开年。

作为浙江经济“双子星”,杭甬两城以差异化的发展模式,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转型升级探路。

双城发展的路径分野

2024年,杭州市GDP达21860.3亿元、增速4.7%,宁波市GDP为18147.7亿元、增速5.4%,两城GDP总量迈入40000亿元时代。

用电量数据也显示出两城的“压舱石”地位。2024年,宁波以1157亿千瓦时的全社会用电量连续第五年位居浙江榜首,杭州则首次突破1000亿千瓦时,达到1073.24亿千瓦时。

杭州用二十年时间,在“西湖天堂”发展出“硅谷天堂”,历史感和未来感在这座城市深度交织。宁波三江口雕刻的“宁波帮”身影及其承托起的城市精神基底,至今仍清晰可见。

杭甬两城经济结构差异明显,从电力细分数据也可见一斑。

从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等先发企业,到眼下频频出圈的杭州“六小龙”等科技新锐,杭州以数字经济主导,形成了覆盖电商、云计算、人工智能的产业集群。2024年杭州第三产业用电量371.73亿千瓦时,占杭州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34.6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省首位。

宁波则工业贡献突出,2024年第二产业用电量823.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6%,占宁波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高达71.14%。2024年,宁波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21家,总数已达104家。

地理禀赋差异造就两城先天条件不一。

宁波,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东流入海。制造业与外贸联动,宁波舟山港通过超300条航线,将货物输送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在全球贸易摩擦和供应链不稳定的形势下,2024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77亿吨,同比增长4%,实现逆势增长,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

杭州无海港,凭着“无中生有”的创新力,建成了“数字经济第一城”;凭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培育出了良好的民营经济发展土壤。

今年春节假期,杭州互联网数据服务业用电同比增长105.3%,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用电增长26.4%。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战略新兴产业度电产值高,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春节假期后,杭州发布新一轮“8个重点领域政策包+4张要素保障清单”经济政策,“8+4”经济政策市级财政资金从去年的490亿元增加到502亿元,并专门统筹部分产业政策资金集中投向优质新质生产力,加大对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支持。这不仅是对热潮的回应,更是坚持长期主义的不断深耕。

城市经济的能源投射

城市的战略选择,在能源领域也有所投射。

人工智能时代,机械臂的每一次精准抓取,服务器的每一秒顺利运行,都依赖99.99%的高可靠性供电。大量的AI大模型训练,算力、电力已密不可分。

新需求催生技术突破,驱动智能化电网建设。220千伏柔性低频输电工程在杭建成,人工智能+电力的应用,都在加强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通过电网、技术、管理升级,目前杭州实现供电可靠率达99.99886%,电网自愈能力不断加强,2024年全域户均停电时长降至6.01分钟,同比再降36%。

在杭州应对明显的大都市特性、聚焦更精微的用电颗粒度时,宁波临港工业大负荷、连续生产特性在倒逼电网强度和韧度建设。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发展部副主任方建迪说,宁波是典型的工业型城市,用电需求强劲,宁波电网也必须很强,同时通过研究仿真技术等提升电网韧性。宁波是浙江最大电源基地,电源装机总规模达到2928万千瓦,近年来随着海风、光伏的大规模接入,新能源装机破1000万,也位列浙江首位。

在现代化社会,电力已越来越像空气般重要,电力服务的内涵也被重新定义。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营商服务中心主任吴梦遥说:“现在很多企业在选址之初,就非常关心电力供应问题。我们也提供超前服务,将电力服务关口前移至土地储备阶段。”2024年,国网杭州供电公司服务了193个“千项万亿”等重大项目按期高质量通电。

西湖机器人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是一家民用智能机器人公司,其联合创始人杜海涛感慨:“和杭州的供电部门打交道让我很感动,他们会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主动帮着你去解决问题。”在业务接洽后,供电公司根据企业需求,从厂房选址到生产线用电规划,再到科研用电稳定,给出了多元化建议,也让企业下定决心把科研实验、量产生产线都放在杭州。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经济技术研究所四级职员尹建兵那里还有一份“黑马企业成长清单”。秉持浙江长期以来的服务型风格,去年尹建兵带领团队依托能源大数据中心,从源头抓起,筛选出符合条件的128家成长性企业进行动态监测,发现问题后及时提供高效用能方案,并提供给相关政府部门作为参考,更好地发现和扶持每一条潜在的“小龙”。

在宁波,当地供电公司以“社区经理”为纽带,连接政府网格力量,推进城市、农村、工业“三网共建”,满足电力客户的多元服务需求。国网宁波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钟永颉介绍,宁波有很多制造业企业都是全年无休。“我们特别针对工业社区构建了全面的电能碳服务,并加强企业与电网的互动。”

两城的大街小巷,分布着高密度的充电网络。这些新基建,也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悄然崛起。

“双螺旋”进化的竞合未来

在发展过程中,杭甬两城也面临着新挑战,包括如何发挥数字经济优势赋能实体经济、如何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转型阵痛等。

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参加座谈会的企业家既有来自战略新兴产业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传统制造业领域。对未来战新产业的开拓,对中国制造的坚守,两者“共生共融”才能真正让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而这,也恰是杭州和宁波的优势互补所在。

宁波的工厂、港口正加快走向绿色智能。在生产汽车零部件的爱柯迪股份有限公司3号工厂车间,生产线需要在压铸以及加工环节使用压缩空气。厂区内部的集中供气智慧空压站通过系统掌握实时用气情况,智能调节供气压力和空压机工作频率,以更少的能耗保障一收一放的操作,节能率提升15%。除了智慧空压站,供电公司还为该企业提供光储一体、智慧空调、余热回收、碳管家、辅助交易、虚拟电厂等综合能源服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2024年,爱柯迪约六成的产品出口欧洲及北美。该企业能管负责人郑俊杰说:“现在绿色发展要求高,去年共计购买了三千万度电的绿证。”

宁波市经信局综合规划与经济运行处工作人员漆淇表示,电力的稳定供应和优质服务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了宁波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2月18日中午12时30分,编号AT555的自动驾驶智能集卡,正行驶在前往桥吊的路上。在这个港口,通过风光储一体化项目,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万吨,相当于410万辆小汽车一天的碳排放量,截至2024年底风光累计发电量已超过3000万千瓦时,可基本满足港区岸电、龙门吊、智能换电站等设备的用电需求。

与此同时,杭州也在工业、外贸上持续发力。2024年,杭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09亿元,比上年增长4.0%;出口高新技术产品911.2亿元,增长8.9%,规模居全省首位。

一年前,浙江省委两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杭州和宁波的工作——如何唱好杭甬“双城记”。究其本质,双城是竞合关系。2025年,浙江出台的《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五年行动计划》迎来收官之年。两城将取长补短,实现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等标志性产业链共建,江河湖海有和鸣。

杭州以数字经济重构城市基因,宁波靠制造根基锻造产业韧性。数字依托制造就有了转化,制造融合数字就有了智造,两城正在经济转型深水区探索多元思路及创新协同的可能性。两城电力服务体系的创新实践,也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契合经济发展提供了“软硬结合”的鲜活样本。

杭甬“双城记”,正以错位互补的“双螺旋”进化,共挑经济大省浙江的大梁。(陈丽莎)

 

编辑:董时珊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