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7月12日电(记者贾远琨、王辰阳)今年的7月11日是第18个中国航海日,“2022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当日在上海发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连续三年排名保持第三。这三年,对于国际航运业而言非同寻常。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国际航运市场遭遇震荡,如何疏堵解困成为全球贸易密切关注的关键问题。正是在这充满挑战与风险的三年中,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连续三年排名保持第三,凸显十足韧性和巨大潜力。
洋山港24小时作业不停不乱、浦东机场货物吞吐量日均近万吨、大国重器接续下水交付……是什么让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风云激荡中保持着定力?开放共荣、向海而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始终在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保稳保畅,正在向数字化绿色化加速转型。
压舱石作用,上海航运业保供保畅
“疫情之下,我们一天都没有停摆。”上港集团生产业务部总经理助理周勇说。全球第一大集装箱码头上海港,经受住疫情考验,上海港始终保持24小时全天候作业不停不乱,并逐步恢复到疫情发生前水平。今年1至5月份,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9.77%;上半年预计完成31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7.42%,为上海港努力实现全年集装箱吞吐量正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强劲“耐力”、硬核“实力”和创新“潜力”,为稳定外贸、畅通供应链提供坚实保障。
6月以来,浦东机场航空货运市场延续回暖态势,7月第一周日均货班、货量继续保持了上升势头。目前,共有58家中外航司在浦东机场运营货运航班(包括全货机及客改货航班),定期全货机航司基本全部恢复,货班直接通达全球68个航点,航线网络通达洲际干线、辐射亚太区域、服务全球城市。
上海机场集团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协助航司恢复、新增、加密浦东机场全货机和客改货航线,充分释放航空运力供给,始终保持上海与欧美、亚太等核心市场货运航线网络的联通,确保关键节点的洲际干线及亚太航线货班正常运营,有效支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在最新公布的“2022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中,上海连续第3年位居全球第三,被评价为“志存高远的新晋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突出一个“新”字和一个“稳”字,枢纽建设和服务业发展的“双轮驱动”,优秀的港口条件,与产业链的紧密连接,不断发展壮大的航运产业集群以及优质的航运服务,成为上海航运业发展的亮点和趋势。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指出,上海到2025年要基本建成便捷高效、功能完备、开放融合、绿色智慧、保障有力的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
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要细化任务、压实责任,拿出详细的时间表、路线图。要加强协同、系统集成,形成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升级版的强大合力。要优化保障,完善配套,持续深化航运领域“放管服”改革,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并加快建设高水平航运人才高地。
全要素集聚,航运枢纽能力再提升
7月8日,我国具备深远海测量能力的专业海道测量船“海巡08”轮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下水。该船是我国新一代大型专业海道测量船,因其规模大、综合能力强、设备设施先进被称为“探海先锋”。这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自2021年12月底将总部迁驻上海后,下水的又一重器。
统揽中国造船领军船厂的中国船舶集团落户上海,与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上海港、中国最大的远洋航运企业中远海运集团一起,在上海形成航运市场从制造、运营到信息、服务的全要素集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排名前列的班轮公司、船级社、邮轮企业、船舶管理机构以及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等知名国际航运组织纷纷在沪设立总部、分支机构或项目实体,这其中包括全球十大船舶管理机构中的6家、国际船级社协会正式成员中的10家、全球排名前百位班轮公司中的39家。特别是北外滩所在的虹口区,目前已集聚了4700多家航运企业,平均每平方公里落户197家航运企业。
软实力的增强,也为上海参与国际航运事务、融入国际航运治理体系提供坚实基础。上海市副市长张为表示,我国航海事业发展的壮阔征程中,上海以独特优势作出了积极贡献。守卫海上通道,就是守卫全球贸易稳定、畅通运转的命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作为全球航运网络最稳定的增长极,赢得了国际认可。
转型加速度,数字绿色航运向未来
烈日当空,外高桥码头附近的堆场却是一片繁忙景象,数字化赋能航运物流快速复苏,工作人员使用钉钉等数字办公软件,快速完成订单对接、审批管理、物流流转等工作,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环世物流集团董事长刘明田说:“这几年航运业驶入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是对传统行业和整个供应链环节的再造过程。现在通过公有云的建设,不用人工做统计报表,车辆来了可以快速发走。”
数字航运是全球航运业发展的方向,中国航运业的新探索已经走在前列,并已付诸实践。中远海运集团推进区块链技术在航运业的应用,牵头打造了行业区块链联盟“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目前,这一平台已经推出“无纸化放货”,将进口货物单证手续办理完成时间从24至48个小时缩短到4个小时以内。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主任于福林说:“上海已经形成智慧绿色协同高效的海港物流体系。长江沿线集装箱江海联运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口岸通关各环节基本实现无纸化;岸电、LNG集卡、油电混合动力等清洁能源设施在港口推广应用。”
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海积极推进低碳港航发展,通过加强船舶与港口清洁替代能源的发展和应用来降低全产业链碳排放。2022年1月28日,上海港通过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和洛杉矶港宣布共同倡议建立“绿色航运走廊”,以实现上海港和洛杉矶港之间以最清洁、低碳的方式实现港到港货物运输,这是全球首个绿色航运走廊计划。
在第18个中国航海日到来之际,黄浦江水波不兴,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上国旗冉冉升起,上海主题活动简洁而隆重……但是大海从不平静,全球航路也会遭遇急流暗礁。面对航运市场不断出现的新挑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变应变,在开放创新中穿越巨浪开创航运发展新局面。(完)
编辑:王溯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