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刘杨:气候投融资提供资金保障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新华财经 2025-05-24 09:49

新华财经北京5月24日电 5月22日,以“金融精准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的2025第四届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分会场在北京举行。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刘杨在会议中表示,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进能源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19.8%,风光装机超14亿千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球十连冠。全国碳市场体系逐步完善,2021年和2024年先后启动了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2025年又将钢铁、水泥、铝冶炼纳入管控,覆盖全国60%以上碳排放。“双碳”1+N政策体系已经构建完成,中央进一步明确"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的改革方向,作出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的重要部署。

刘杨认为,气候投融资通过市场化手段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保障,对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她表示,气候投融资一方面能够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关键的资金支持,加速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各类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同时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气候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降低气候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刘杨指出,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同相关部门大力推动气候投融资的发展。2020年,生态环境部同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为相关工作提供政策指引。2022年启动的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各试点地区积极探索创新模式,通过建立专项项目库、开发特色金融产品等方式,有效引导资金支持地方绿色低碳转型。在能力建设方面,持续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等平台,与欧盟、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和地区开展对话,积极向国际社会分享中国在气候投融资领域的实践经验。

最后刘杨表示,为进一步发挥气候投融资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持作用,政策层面将重点完善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研究制定具体且具有操作性的激励机制,同时完善气候投融资标准体系,为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在实践层面,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服务,通过搭建高效的项目对接平台,促进产融信息共享,提升资金配置效率。同时,将建立健全气候风险评估体系,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识别、评估和防范相关风险。

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和新浪财经承办。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