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高端访谈】专注做好绿色金融第三方服务机构——访联合赤道总经理罗文辉

新华财经 2022-09-30 20:03

新华财经天津9月30日电(记者李亭、王宁)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绿色金融蓬勃发展,第三方绿色金融服务机构也越来越受重视。企业如何服务绿色金融发展?环境评价未来有何发展方向?绿色金融有哪些发展趋势?新华财经记者专访了国内最早一批绿色金融研究咨询与评估认证机构代表——联合赤道环境评价有限公司(简称“联合赤道”)的总经理罗文辉。

持续服务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交易、ESG基金、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等在内的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蓬勃发展,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作用凸显。

以发行绿色债券为例,评估认证机构被誉为绿色债券市场的“看门人”。“信用评级行业的公信力直接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罗文辉说,在实践中,第三方机构对募投项目评价、募集资金投向和环境效益影响的评估增强了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有助于降低发行成本。

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是国内信用信息服务领军者之一,业务涵盖信用评级、征信业务、投资咨询、环境评价。联合赤道作为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多维度生态体系中的一环,近年来在绿债评估、服务绿色信贷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

2021年,联合赤道受托为二百余家发行人提供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服务,市场份额位列第一。联合赤道还为四十余家金融机构提供绿色信贷管理系统开发等绿色金融咨询服务。

2022年9月21日,由人民银行和证监会等主管部门成立的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公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市场化评议注册名单,根据市场化评议结果排序联合赤道位于评估认证机构第一名。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资金需求强烈。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课题组发布的《碳中和背景下绿色金融路线图研究》中提出,我国未来30年的绿色低碳投资累计需求将达到487万亿元。

“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仅依靠公共资源、政府投入远远不够,需要撬动更多金融支持和社会资本。”罗文辉说,在传统绿色金融框架下,大多数高碳行业的转型活动未被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畴,企业难以有效使用金融工具降低融资成本。建立转型金融框架,解决高碳行业在转型过程中缺乏金融支持问题,是顺利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

尽管转型金融产品还没有统一的发行框架与原则,但已有很多机构开展了相关产品创新。罗文辉介绍,联合赤道在国内首单低碳转型挂钩债券、首批转型债券、首批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产品的发行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其协助多家银行设计开发了碳配额抵质押贷款、碳表现挂钩贷款、碳足迹披露支持贷款等转型金融产品,支持中小企业低碳转型。

环评细分市场是发展趋势

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与促进环境治理协同增效具有重要意义。罗文辉介绍,近年来,环保咨询业务愈发聚焦于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企业。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在低碳环保领域面临的技术难题愈发凸显。在此背景下,环境咨询行业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做大、做实、做精、做专。

“环评市场需要紧跟环境咨询细分市场发展趋势,同时积极顺应行业数字化发展趋势,依托低碳环保大数据,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提供系统化、综合化的低碳环保咨询服务,助力可持续发展。”罗文辉说。

罗文辉介绍,在政策趋势的引导下,联合赤道充分发挥“环保咨询+绿色金融+环境检测”一体化优势,立足于环评业务及绿色金融业务积累,打通绿色供应链优质资源,拓展多元化服务,打造绿色低碳服务品牌,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精准服务。

同时,联合赤道在公司内部打造了环评作业系统,依托“互联网+”模式,提供基于大数据的环保咨询类报告智能生成方法。在系统技术支持下,提高工作效率及规范化程度、降低内部运营成本。打造了“绿信宝”平台,根据企业所属行业及规模,提供环保咨询类报告编制及日常咨询等一站式服务,持续赋能企业节能低碳发展。

随着环评需求的增多,也滋生了个别环评文件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现象,性质恶劣,损害环评制度公信力。对此,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对环评弄虚作假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严格依法处理处罚。

罗文辉表示,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及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监管力度逐渐加强,对存在从业异常情况的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的靶向监管力度有所增加,提升了对相关单位及人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布局三个市场服务绿色金融

“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业务增长迅速。罗文辉认为,未来,绿色金融发展会更注重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环境信息披露、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

在产品创新方面,罗文辉表示,目前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仍难以满足市场主体的需求,因此下一步可能会提高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理财和碳金融产品等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规模,同时出台相关的政策标准。

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金融行业标准。生态环境部也发布了《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

“相关政策为我国环境信息披露打下了坚实基础,且央行已经明确表示持续推动金融机构、证券发行人、公共部门分类提升环境信息披露的强制性和规范性是绿色金融相关的重点工作之一。因此下一步绿色金融市场参与各方的环境信息披露也将呈现必然趋势。”罗文辉说。

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目前来看,绿色金融产品的分类标准尚未统一。例如,2021年4月央行、国家发改委、证监会联合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剔除了与“煤炭清洁利用”等化石能源相关的高碳项目,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及《绿色信贷统计制度》中还未做相应调整。

罗文辉介绍,围绕绿色金融发展趋势,联合赤道将重点围绕资本市场、信贷市场和征信市场三大方向开展绿色金融业务。

在资本市场,发展传统绿色评估认证业务,为绿色债券、碳中和债、蓝色债、可持续发展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社会责任债、气候债券、转型债券等提供第三方绿色评估认证;在信贷市场,为金融机构提供绿色信贷识别统计、碳减排等环境效益测算等服务;在征信市场,加强地方绿色金融试验区和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建设服务,建立地方性绿色金融评价标准体系,开展碳账户体系建设等。

建议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罗文辉认为,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需多方合力,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首先,加强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出台激励性金融政策。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建议建立涵盖绿色金融认定标准、环境信息披露标准、监管政策、激励机制等内容的政策体系,同时出台激励性金融政策,对绿色企业的发展给予财政资金补贴和定向降低贷款利率、减免税收和再贷款支持等优惠。

其次,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推出有利于双碳目标发展的产品和服务,如发行ESG金融产品、碳远期或碳期权等衍生产品、绿色基金投融资交易等新业务,满足绿色发展的多样化要求。

最后,强化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随着国内绿色金融逐步走向深水区,特别是转型金融的兴起,需要更多具备行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了解传统高耗能行业的特点,准确把握低碳转型政策要求及技术路径尤为关键。


编辑:谈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