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新华财经研报】2022年GDP突破121万亿元 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新华财经 2023-01-19 14:57

新华财经北京1月19日电(分析师郭桢)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21万亿元。2022年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经济增长数据高于多数主要经济体,我国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中国经济表现在全球依然突出。

一、GDP突破120万亿元,好于预期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210207亿元,同比增长3.0%。2022年GDP增速超出预期,二、三产业均好于月均值。其中,四季度GDP同比为2.9%,好于市场平均预期的1.9%;四季度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增长3.4%和2.3%。与往年经济增长率所呈现的或高或低不同,2022年不同季度之间的经济走势升降无序,说明我国经济遇到的压力与挑战错综复杂,既受到内部的疫情影响,又遇到外部环境恶化的影响。

图表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季度同比)

国内产值增长速度.jpg

来源:国家统计局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8345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83164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38698亿元,增长2.3%。

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3.9%,四季度增长2.9%。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与三季度持平。

从人均水平来看,202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8569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2741美元,连续两年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

多家外媒表示,2022年中国GDP数据高于国际社会此前预期,并预测中国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重要贡献。从全球范围看,2022年德国GDP增长1.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美国、日本GDP增长都不会超过2%,中国GDP3%的增速是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从人均水平看,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中国人均GDP连续两年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持续提高,意味着中国的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国际影响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全年经济亮点是工业生产贡献率达36%

2022年,我国国民经济一大亮点是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6%。全国工业增加值达到40.2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3.5万亿元,均居世界首位,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022年工业生产表现出较强韧性,宏观经济“生产强、消费弱”的结构性特征比较明显。

全年工业生产结构性调整和优化稳步推进,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4%和5.6%,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8和2.0个百分点。绿色转型按部就班,新能源产品增长较快。新能源车、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分别同比增长97.5%、14.3%和12.3%。从分行业具体数据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三大门类的采矿业增加值增长7.3%,制造业增长3.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0%。从2022年12月来看,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长1.3%,低于上月的2.2%,但高于市场预期的0.6%。其中,电热燃同比增长7%,高于上月的-1.5%,而制造业同比增长0.2%,较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中,食品制造、纺织、医药、农副食品等消费相关边际改善。

需求好于生产,制造业投资上行、基建保持韧性。相较于工业增加值,12月投资增速回升,消费降幅收窄。其中,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较上月提升2.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4%,高于上月的6.2%;基建投资虽有所回落,但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交通类投资贡献较大。

三、消费受疫情冲击较大

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滑0.2%,消费市场受到疫情冲击较大,特别是聚集性、接触性消费受限。正如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所说,2022年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

图表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月度同比)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月度同比).jpg

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结构上看,2022年消费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疫情冲击特征,粮食、药品等必选消费保持较快正增长,而化妆品、服装、通讯器材等可选消费均处于同比负增状态。同时,2022年涉房消费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房地产行业增加值下降5.1%。居民消费意愿下降,不敢消费、不便消费问题比较突出,消费市场受疫情短期扰动比较明显。国家及时出台了一些促消费政策,基本稳住了国内消费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比如,2022年12月,社零总额下降1.8%,在消费低迷中仍有亮点,主要是实物商品网购占比提升,汽车销售保持增长,必选商品平稳恢复。

2023年“拉动内需”成为年度关键词,“促消费”是2023年各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重点抓手之一。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2023年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山东省也特别明确,把“扩内需”摆在今年工作的第一位,消费更是成为山东扩内需的首要工作。对于疫情政策优化后即将到来的首个春节假期,多地就积极抓住契机,将春节作为促消费的黄金拐点。上海著名景点张园将在春节期间进一步营造节日商业游园氛围,激发消费新动能;山东将启动“黄河大集”活动,打造黄河文旅消费品牌,实施“山东消费提振年”行动。

四、外贸和基建投资对GDP起到重要拉动作用

2022年,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球贸易增长动能趋缓的背景下,我国外贸外资仍保持了较快增长,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关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20678亿元,比上年增长7.7%,占全国GDP的34.76%。其中,出口239654亿元,增长10.5%;进口181024亿元,增长4.3%。

服务贸易较快增长。1-11月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5.4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吸引外资逆势增长。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使我国继续成为全球投资兴业的热土,1-11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1561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9%,已经超过2021年全年,创历史新高。

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572138亿元,比上年增长5.1%,占全国GDP的47.27%。从增速来看,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其中,12月同比增速为3.1%,较11月的0.8%有所回升;环比上涨0.49%,好于11月的-0.87%,为2022年下半年以来的最快增速。

基建投资助推了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2022年全年基建投资同比增长9.4%,高于1-11月的8.9%。数据显示,12月基建投资维持高增速,狭义口径下累计同比增长9.4%,以倒推数据计算当月增速达到14.3%。基建合同签署、工程安排均在持续推进,社会配套融资积极落地,从财务支出上起到支撑作用。金融数据也能证明基建资金的落地情况,12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出现了1.2万亿元的高增长,正是基建大项目密集推出撬动的贷款增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要“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政府投资、重大工程、区域间基础设施,以及政策性金融、重大项目,均指向基建投资,预计基建投资仍将是2023年宏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随着疫情影响全面减退,宏观经济持续反弹,2023年我国工业生产将恢复至常态化水平。在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项目维持较快推进节奏、生产结构性优化调整持续加快、内需回暖和房地产市场改善以及低基数等因素的推动下,国民经济生产将重回稳定增长的运行轨道。

2022年GDP突破120万亿元 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pdf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