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山西发展“特”“优”有机旱作农业

新华财经 2022-09-29 10:19

新华财经北京9月29日电(分析师郭桢) 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山西农业的出路是“特”和“优”。而山西省围绕农业“特”“优”进行深度布局,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使三晋大地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一、科技助力农业增产 实现无接触式耕种

近年来,山西省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主题,农业科技的运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全省农业科教系统力量加强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助力农业生产各项工作,农机化作业从南向北展开,确保全年粮食丰收增产。在山西主粮产区,新型农业机械进入田间作业,实现无接触式春耕,使农业生产更加精准和高效。

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青羊镇是国家划定的粮食功能产区。在集中连片的冬小麦田中,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很少能看到人工劳作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作业。首先看到的是田下铺着一根根的黑色管道,上面有细密的水口,这就是微灌盖系统。与以往大水漫灌不同,以前每亩地需要耗水110-120立方米,现在用微灌溉系统来进行春浇,每亩地只需要耗水30-40立方米。也就是说,同样的用水量可以多浇3-4亩地。在半空中飞翔的是智能植保无人机,农业的无人机和平时拍照使用的无人机区别在于飞行高度只有3米,每个无人机上有12-16组喷洒孔,飞行速度可达到每秒6米,相当于骑着摩托车在农田间进行农药喷洒。无人机作业不仅省时省力高效,而且由无人机来喷洒农药更加均匀,效果更好。

微灌溉系统和植保无人机等科技助力农业生产,使山西农业生产实现了高质量发展。麦苗根据生长的健壮程度可分为三类,一二类苗是壮苗,三类苗相对来说比较弱。放眼望去,种植一二类苗的田地绿油油看不到地皮,三类苗比较稀疏。农业专家根据后期的技术管理让弱苗赶超,达到一类苗的标准实现丰收,今年山西春粮播种达到3400万亩,三类苗减少了4个百分点。

在今年6月份,运城市进入收获期的423万亩小麦,共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5000余台,小麦机收率达98%,总产量将达13.5亿公斤,将与上年持平或略增。

二、农业生产托管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

山西省将农业生产托管作为突破口,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2021年,山西农作物托管面积达到2300万亩,带动农户110万户,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因为有了农业托管,可以把零散的田地由当地农业社会化联合体整合耕种。农业托管模式的主体是农业合作社服务,农业合作社使用全程机械化作业方式,为农户提供从种到收的“套餐化”管理服务,既可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解放农户劳动力,又能减少农田撂荒,提高土地有效利用,走出一条以服务规模化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新路。

今年2月,山西省印发《关于深化农业生产托管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全省农作物托管面积将占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以上,服务带动小农户50%以上,构建起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技术集成、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体系。要以小农户为重点,大力发展单环节托管、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综合托管和全程托管等托管模式。重点支持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好或做了不划算的深耕深松、病虫害统防统治、秸秆处理、烘干贮藏等关键环节。把稳粮保供作为首要任务,重点支持小麦、玉米、谷子、马铃薯、杂粮等粮食作物托管。鼓励各地围绕“特”“优”农业发展,积极探索蔬菜、干(鲜)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托管。引导小农户自愿通过村组内互换并地等方式,促进土地小块并大块。到2025年,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2400万亩以上,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300万千瓦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7%,比2020年提高5个百分点。

三、围绕“特”“优”发展区域农业

山西省结合本地山多地少,地貌多元的特点,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打造有机旱作品牌。各地立足实际,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特”“优”产品,把山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农业优质高效发展。

在运城市临猗县的果蔬出口基地,有全自动果蔬分拣线,对新鲜苹果进行分拣清洗和烘干,这些苹果即将出口东南亚市场。每天发货量达到3-4集装箱,将近80-100吨。在临猗县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每天线上销售额达到50万元,其中当地苹果和梨销售量占到90%以上。从基地直接发到消费者手中,每天订单量有4万单左右,订单量比往年增长了30%。订单量逐年增加,源于当地果品的好品质,现在临猗县种植的果品有苹果、酥梨、冬枣等158种,总面积110万亩,年产量50多亿斤,居全国县级之首。近年来,当地不断在品种改良,品质提升上下功夫,组建了由院士带队的科研团队,让果业管理实现现代化、智慧化。2021年,全县14个乡镇实现电商物流全覆盖,果品电商交易额达到40亿元。当地推进“南果平台”建设,继续加强现代化标准示范园建设,加快果品提质增效,推动临猗县果业高质量发展。

忻州府城生产的神池杂粮饼,选用了当地特色杂粮藜麦制作而成。神池杂粮饼以前是当地传统特色非遗保护产品的神池月饼,改造制成杂粮饼后,打破了月饼只在中秋节前后销售的老印象,低脂低糖花样多的杂粮饼成为一年四季热销的特色健康食品。同时,厂家尝试把各种杂粮面,比如荞面、豆面、莜面、藜麦面等融入到加工的过程中,制作出了各种新品种,市场反映良好。把非遗产品神池月饼和杂粮结合,靠的是忻州作为山西省优质杂粮产区的优势。现在忻州市以谷类、豆类、薯类等为主的杂粮,面积、产量和“三品一标”认证数量均排在山西全省首位。为了将种植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忻州市累计投资了16.44亿元,重点打造忻州中国杂粮之都产业园区,建成国家级忻州杂粮市场、山西杂粮出口平台,推进杂粮产业提档升级,持续加大忻州杂粮品牌推广,力争把杂粮园区打造成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忻州农业板块的重要支撑。

和顺县是著名老陈醋“德盛昌”的故乡,这里的气候和环境条件都比较适合酿醋。当地企业与村民签订高粱种植协议,在横岭镇种植高粱,以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为当地农民优惠提供高粱种子、有机肥和农药,统一种植并以高于市场10%的价格统一收购。当地政府则每年向种植户提供每亩200元补助,打消了农民的后顾之忧。现在高粱种植基地已经有5000多亩,约有997户村民参与,让越来越多村民返回村庄,选择在家门口务工就业。在当地政府推动下,醋厂还与世界500强企业中粮集团建立了长期合作模式,每年承接中粮集团3万吨醋的订单,稳定的市场需求和更高的技术和标准要求,让醋厂生意红火并且辐射带动周边农村经济发展。

据山西省“十四五”规划,到“十四五”末,山西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稳定在1365万吨,肉蛋奶果菜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足,聚集做优做强山西现代农业,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822万亩,改造提升218万亩,培训40万名高素质农民。三大省级农业发展战略分别是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雁门关农牧交错带、以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为引领的“南果中粮北肉东药材西干果”的五大平台建设,带动更多特优农产品走出山西,走出国门,打造内陆地区农业开放的新高地,实现2000亿元的农业产值目标。

山西发展“特”“优”有机旱作农业.pdf



编辑:张威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