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高端访谈】采埃孚中国区总裁汪润怡:向“中国引领”的目标迈进

新华财经 2024-03-28 20:33

新华财经北京3月28日电(记者李唐宁) “五年前,我们已经预见到中国整车企业在自动化、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布局与潜力,并在技术和产品布局上做好了准备。结果证明,我们的战略是正确的。”采埃孚集团执行副总裁、亚太区运营总裁、中国区总裁汪润怡近日在接受新华财经采访时表示,采埃孚对中国投资的步伐坚定,未来将持续从生产物料、设备、研发等多个层面推动本地化,向“中国引领”的目标迈进。

198228751631659009.jpeg

图为采埃孚集团执行副总裁、亚太区运营总裁、中国区总裁汪润怡接受采访

——向“中国引领”的目标迈进

作为全球头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领先的全球性技术公司,采埃孚重视中国市场,40年多来实现了从中国销售、中国制造到中国研发的跨越。根据新近发布的2023年财报,采埃孚集团2023年中国市场销售额再攀新高,达81亿欧元,比上年增长5.2%。

采埃孚集团在对中国投资方面一直步伐坚定。据称,仅2023年,集团就在中国8个城市建立了新工厂或研发中心,总体投资未来将超过2亿欧元。“采埃孚将新一代智能集成式制动控制系统(IBC)等一系列最新的、高端的技术在中国市场进行首发,正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个市场足够大,且本土主机厂会变得越来越强。”汪润怡说,“顺势而为,中国市场对我们非常重要。”据悉,采埃孚正从多个层面推动本地化。

在设备方面,她表示,虽然目前已实现了近90%的本地化目标,但要实现本地独立性,就要继续攻破剩余10%的设备。“主要是电子部件。我们有两方面的举措,一是设立了内部设备生产公司,让专业人员来设计制造,这样不光保存了我们自己的竞争力,也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响应速度;二是跟供应商一起研发高精尖技术。”她说:“我们希望在未来3年,无论是物料还是设备,都可以达到100%本地化。”

在研发方面,汪润怡坦言,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很多跨国企业在中国的研发都局限在一定的层面,采埃孚的研发也曾依赖于欧洲和北美的工程研发团队。不过,过去五年,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加快了在中国的核心研发能力,加快了软件开发和系统开发,这使得我们在面对本土市场客户需求增多时,能够有更快的响应速度,能够更广泛、更深入地为客户服务,同时也增强了我们本土研发人员的自信。”

——车企全栈自研对采埃孚也是机会

当前,大量中国整车厂商、零件厂商发力自研,一些企业甚至提出“全栈自研”的目标。对这一趋势,汪润怡表示,体量是“关键词”,具备规模效应才能产生足够多的利润。“比如,现在电驱动产品市场非常分散,很多主机厂都各做各的,每家在投入同样资金的情况下,只产出了一小部分的产品,无法形成大规模集约型的经济效益。”

在汪润怡看来,在当前中国汽车大举出海的背景下,全栈自研可能“在经济上不是很可行”。“比如,车企要去欧美市场销售或制造相关车型,就需要自营的配套零部件工厂,而这个成本是巨大的。”

在汽车行业价格战的背景下,成本优势十分关键。“如果厂商想赚钱,甚至只是不亏钱,就必须整合生产力。不要各做各的,而是放在一起做。”汪润怡说,“我们也在等待这样的市场整合机会。”

她表示,在这一方面,采埃孚的优势是在中国、欧洲、美国都有生产基地,且已经形成了可观的规模效应,具体到减振器、电驱动等不同的产品线,采埃孚都占据了可观的全球市场份额,可以为需要出海的中国主机厂降低成本。“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全栈自研如果扩大到全球范围,对采埃孚其实也是个机会。”

——未来采埃孚的重点投资领域在哪里

对于下一步的主要发展方向,汪润怡介绍,采埃孚未来不仅深耕乘用车领域,还将包括商用车和工业技术。在关键技术领域,将聚焦车辆运动控制领域如包括底盘控制,以及自动驾驶、电驱动领域等;在商用车领域,将继续发展安全、电子、自动化技术;在工业技术领域,将着力发展风能、测试设备、高铁、地铁、农机等业务;在运营层面,采埃孚将注重于人工智能以及数字化的解决方案,以及在运营层面加大碳中和的投入。

不久前,汪润怡和采埃孚集团首席执行官柯皓哲博士、采埃孚集团董事斯蒂芬·冯·舒克曼一起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采埃孚集团在会上也表示,作为一家全球性技术公司,采埃孚将继续加码中国市场,持续投资、持续创新、持续推进本地化战略,不断提升以中国为主体的亚太区市场在全球战略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