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专家观点】通过韧性金融建设更具韧性的城市

新华财经 2024-05-11 09:09

新华财经北京5月11日电 题:通过韧性金融建设更具韧性的城市

作者: 可持续金融学院亚洲执行院长 黄忠

21世纪的城市面临着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人为灾难等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冲击和压力威胁着数十亿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计,以及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城市需要变得更具韧性,即在逆境面前更有能力适应、恢复和转变。

根据联合国《全球减灾风险评估报告》,全球仅由自然灾害引起的损失每年就高达3800亿美元,并使2600万人陷入贫困。韧性金融可以通过为受影响的人群和社区提供及时和充足的财政支持,降低系统脆弱性和风险敞口,减轻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韧性金融是可持续金融的一个子集,它专注于增强城市系统应对和适应冲击与压力(如暴雨、洪水、火灾、疫情、社会秩序失衡等)的能力。韧性金融可以被视为一种创新机制,旨在利用技术、财政和社会资本,支持城市中的韧性建设项目,如海绵城市、智慧电网、消防和救援站、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系统、蓝绿基础设施、医院急诊室、防灾减灾及安全培训项目等。

韧性金融的主要优势之一是它不仅在财务绩效方面,还可以在社会和环境影响方面产生显著的效益,完全符合“可持续投资的三重底线”原则。根据联合国减灾署发布的数据,每在韧性建设上花费1美元,就可以在未来面临灾害风险时节省4美元的救灾支出,同时还可以获得改善健康、教育、生计和生态系统等额外好处。因此,韧性金融对于希望优化资源使用并为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最大价值的城市来说,是一个明智的战略性选择。

全球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将投资聚焦于能够产生多重利益和价值的韧性项目。根据对韧性项目定义的不同,韧性金融市场到2030年将达到2000亿至1万亿美元。然而,韧性金融仍然只是更广泛的可持续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后者包括所有寻求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致的金融类型。

2022年全球可持续金融市场达到4.2万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保持22.4%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30.9万亿美元。作为可持续金融的一部分,韧性金融可以在绿色债券原则、社会债券原则、责任投资原则等可持续金融框架和标准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新。

韧性金融这个快速发展的金融领域包含不同类型的机制和工具,每种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风险,比如:

绿色债券和社会债券:从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用于具有环境或社会效益的项目,如可再生能源、公共交通、城市更新、保障房或医疗保健等。绿色和社会债券可以帮助城市利用对可持续和影响力投资的日益增长的需求,降低借贷成本和提高城市声誉。

韧性债券:这是绿色债券的一种变体,将利息支付与项目的韧性表现联系起来。韧性债券将财务激励与韧性结果对齐,并共享项目的风险和回报。因此,它们可以为城市和投资者创造双赢局面。

巨灾债券和保险挂钩证券:这些是风险转移工具,允许城市将灾害的财务风险转移给投资者或保险公司。巨灾债券和保险挂钩证券可以帮助城市减少对极端事件的敞口,并在灾难不可避免地发生后获得即时流动性和恢复重建资金。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s)和混合金融:这些是公共和私人资本之间的合作安排,结合了不同的资金来源和形式,如赠款、贷款、股权、担保或补贴,提供与城市构建韧性相关的公共产品或服务。PPPs和混合金融可以帮助城市利用私营部门的专业知识、创新和效率,为韧性项目撬动多样化的资金。

当然,为了有效获取和使用韧性资本,城市还需要克服限制其融资能力的一些常见问题,例如数据和信息的匮乏、对城市韧性的理解、韧性金融的专业人才,以及上下级政府及各部门的治理与协调等。

事实上,城市可以通过加入联合国减灾署、应急管理部等国际机构和国家部委的构建韧性城市、安全发展城市的倡议和评估,提高其韧性项目融资的能力和影响力。这些倡议和评估旨在帮助城市识别其韧性挑战和优先事项,制定行动计划,并向潜在的投资者或合作伙伴展示其对韧性的承诺和可行性。

而对韧性项目贴标是一种自愿的过程,通过对项目的韧性影响、效益和目标进行评估和验证,为投资者提供信息和信心。要发展韧性金融,就需要构建“韧性项目贴标”标准,以确保韧性项目有清晰和可比的定义、指标和方法,同时避免金融机构“韧性漂白”或“洗绿”的风险。

总而言之,韧性金融是一个充满前景的新兴领域,为城市提供了撬动和分配韧性建设项目资源的新颖和创新方式。城市要提高韧性融资的能力和效率,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如完善数据信息管理,加强与国际国内机构的合作,推动韧性项目的贴标和评估,培养韧性金融的专业人才,优化治理和协调机制等。只有这样,城市才能有效地利用规模庞大的韧性资本,应对不确定的未来风险,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编辑:杜少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